经济

富士康欲印度量产iPhone,苹果能否复制曾经的辉煌?

孙雪池  2019-05-30 09:56:14

富士康工厂重心转移,某种程度上也是苹果市场重心的转移

  据彭博社报道,富士康主席郭台铭在4月中旬表示,富士康将于今年开始在印度量产iPhone。

  

  “未来我们将会在印度的智能手机行业内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已经将自己的生产线迁移到了那里。” 郭台铭公开说道。

  

  如果成真,中国手机市场格局无疑将会因此改变。

  

  苹果每年销售的iPhone,70%是由富士康代加工的,富士康工厂重心的转移,某种程度上也是苹果市场重心的转移。

  

  唇亡齿寒

  

  近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路,可谓一波三折。

  

  从2019Q1财报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27%,随后国内所有iPhone销售渠道同步降价以提振销量;到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没有硬件发布,“从硬到软”的转变;再到如今中国主要代工厂的阵地欲迁移,种种动作似乎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苹果硬件在国内市场的日子难混。

  

  十年前(2009年),iPhone3GS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国内手机价格普遍在1000-3000元,iPhone却义无反顾地定位高端市场,将最低配置的8GB iPhone定价为4999元,最高配置32GB定价为6999元,初来乍到的苹果信心满满。

  

  紧随其后的2010年,富士康便在郑州落地建厂,让郑州成为了如今的iPhone之城,也是中国最大的苹果基地。

  

  其实2009年的中国,刚步入3G时代,智能手机刚刚起步,触屏技术也面世不久。彼时微信还没有诞生,人们的主要交流方式还是打电话发短信,大学生们正沉迷于校内(后来的人人网),一切都刚刚开始。天时地利人和,苹果顺势,轻而易举地攻下了中国市场,得到了中国年轻人的认可和追捧。

  

  当时能拥有一部最新款iPhone,就是荣耀。

  

  每当苹果推出新款产品,全国各地的粉丝们就会彻夜排队,希望第一时间拿到新品,体验新功能。在店外睡帐篷是常事,每家苹果店外总少不了黄牛的身影,夸张的时候还需要保安维持秩序。

 

  iPhone每年销量和每年相对应的新品,销量包括但不限于新品。

  注:2018年数据为预估数据,因为11月开始苹果官方不再公开iPhone 的具体销量。

  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IDC

  

  在过去的十年间,苹果出货量超过13亿台。2015年达到了苹果手机的销售巅峰,出货量为2.3112亿台。

  

  为了能满足苹果的出货量需求,郑州富士康也在不断地提高产能。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富士康在郑州至少拥有3家工厂,包括94条生产线,雇用工人达35万名。当时郑州富士康大约每分钟可以组装350部苹果手机,每天的产量达到50万部,全球大约50%的iPhone手机来自郑州的富士康工厂。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iPhone会越来越好的时候,2018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却出现了转折。苹果2019年Q1财报显示,iPhone销售额下跌了15%,以至于直接造成了苹果Q1营收下跌4.5%。

  

  截至2019年Q1,富士康负责了70%的苹果手机生产。作为苹果公司最重要的代工企业,富士康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网上频频传出富士康因被苹果公司砍单而裁员传闻,但始终未得到官方证实。

  

  据富士康2019Q1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了17.16%,但因受到苹果销量的影响,富士康的实际盈利出现了下降,具体数据未做披露。

  

  苹果用十年时间在中国创造的神话,终被国产手机终结了。

  

  这主要是由国产手机的崛起和国内外手机市场的饱和造成的。华为和OPPO等本土手机主机厂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直接抢占了iPhone的市场,iPhone销量持续下滑,盈利能力减弱,出货量不敌国产手机。

  

  图/IDC官网

  

  据IDC分析,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碎片化智能终端分流等因素协同影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饱和趋势,年出货量增速放缓。

  

  这一分析和中国信通院的研究不谋而合,据该院发布的《2019年4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显示,2019年4月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5个月下降后回升,同比增6.7%。但2019年1-4月,同比仍下降6.7%。

  

  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 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

  

  不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饱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也出现下跌趋势。

  

  据IDC发布的2018年Q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当季共出货3.765亿部,同比下降4.9%,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

   

  IDC负责跟踪全球移动设备市场的副总裁Ryan Reith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现在一团糟。除了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越南等少数高增长市场外,我们在2018年没有看到很(更)多积极的活动。”

  

  市场因素让苹果的霸主地位难以为继,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在逐渐减弱、老龄化加速,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让富士康不得不远走他乡。

 

  国家统计局数据截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年走低,尤其在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青壮年劳动力缺失 。

  

  据社科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

  

  Counterpoint Research 分析师卡恩·乔汉(Karn Chauhan)分析称:“对于富士康来说,iPhone在中国市场已经饱和,而且与印度相比,中国的工人成本是前者的3倍。”

  

  企业盈利要控制成本,无可厚非,可为什么是印度?

  

  从made in China 到made in India

  印度有望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在如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国际舆论时常有“印度有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实力”的说法。

  

  其实早在2015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就曾表示,计划到2020年前在印度建设10~12家工厂。如今看来,计划2019在印度量产iPhone只是按部就班地推进计划罢了。

  

  对于富士康而言是商业版图的正常扩展,但对于苹果而言,意义远不止是战略转移。

  

  “苹果欲将重心转移至印度,算是苹果因中国困局无法突围而进行的一次自救。转移至印度之后,不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印度的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平均在1000-1500元),还可以扩大苹果在印度的影响力,毕竟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目前老龄化人口达8000万左右,看起来老龄化数量很大,但其实只占总比6%。

  

  这也是资本看重印度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一直以来,苹果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上的表现都不算太好。据彭博社报道,去年印度消费者一共购买了1.4亿部智能手机,其中苹果智能手机的销量只有170万部。

  

  一方面是由于苹果设备的高售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极低。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年数据

  

  横向对比中国手机市场,从出货量和智能手机渗透率来看,目前印度手机市场尚未被完全开发。

  

  市场潜力巨大,人工成本低,印度的客观条件完全符合资本的商业期待。

  

  除了战略意义,富士康在印度量产iPhone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上台后,大力推进“印度制造”计划,希望将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从15%提升至25%,将印度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郭台铭曾表示,富士康计划在印度扩张之际,印度总理已经邀请他访问印度。几年来,一家班加罗尔工厂一直在生产旧款iPhone,但富士康本次做出最新的决定之后,将会把生产扩大到更新机型。

  

  民间还流传着一种猜测,印度几次上调进口手机关税,是为了倒逼苹果去印度建厂、提高在印度国内的制造规模。如果猜测是真,印度政府的招商手段可谓一绝。

  

  印度政府和苹果就像两只想要报团取暖的刺猬,拥抱之前,一再地试探对方。

  

  苹果在印度一直没有直营店。此前,苹果方面一直在找机会,以求印度政府允许自己建立官方零售店,但根据印度相关规定,苹果要在印度开设零售店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它30%的零部件必须在当地进行采购。但截至目前,苹果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在中国进行生产,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如今,一旦富士康将苹果相关业务迁至印度,这个问题或许也将迎刃而解。此外苹果还有望豁免20%的关税,随之当地的手机零售价必然会有所下调。

  

  这看上去对苹果、消费者、印度政府乃至于富士康而言,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印度本身消费市场空间很大,再加上廉价劳动力带来的规模效应,iPhone的组装费用或会大幅度降低。”宋清辉分析称,“这也是很多代工厂以及手机厂商都趋之若鹜的原因,这种转型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认为,对于印度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质疑声也是不绝于耳。

  

  印度确实在人口数量、劳动力充足和市场广阔等几方面和中国类似,但“反对派”却认为这种相似性仅限于表面,具体到市场层面两国仍有较大差异。

  

  和中国扎实的重工业基础比起来,印度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也是因此,20世纪80年代印度把工业发展的重心移向了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并使计算机软件产业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因印度地处热带地区,其民性也比温带与寒带的人要懒得多,所以印度人更愿意从事脑力劳动。不过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软件大国的文盲人口数量也是世界之最。

  

  印度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年人文盲人口达2.87亿,占全球文盲人口的37%。中国在过去20年,成年人文盲减少了1.3亿。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3-2014》显示,全世界72%的文盲人口集中在10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文盲人口达5.57亿,其中印度居首位。

  

  而根据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过去五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10.5年。

  

  相比之下,印度的年轻劳动力或许在数量上可以取胜,但质量上仍是未知。

  

  据富士康2017年财报,其有员工98.8万人,一旦富士康部分业务迁移到印度,印度的富士康工厂员工数也会迅速增长。

  

  或许对于苹果来说,在印度量产iPhone能解燃眉之急,但对代工厂富士康而言,尴尬却依旧存在。

  

  富士康不甘心只为他人做嫁衣

  

  2000富士康开始为苹果代工,自此,富士康就和苹果紧紧地绑定在一起成了利益共同体。

  

  之后的几年里,苹果在世界市场所向披靡,富士康也跟着风生水起。

  

  但2018年后半年,伴随着苹果销量的放缓,富士康的生意开始变得艰难。

  

  据《日经新闻》2018年11月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对于富士康,最初准备近60条生产线来生产iPhone XR,但近期仅启用约45条生产线。富士康表示,目前不需要生产那么多。”该知情人士还称,这意味着富士康每天要少生产大约10万部iPhone XR,比最初的乐观预期低20%至25%。

  

  据富士康2018年Q3财报显示,净利润248.8亿台币(约54.6亿人民币)低于分析师预期。

  

  主机厂商过得好坏能直接影响代工厂的盈利多少,甚至间接决定代工厂的生死。

  

  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就好比悬在富士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富士康:虽然不愁吃穿,但却永远是寄人篱下,没有主动权。

  

  2018年,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在公开会议上称,苹果手机的业务占富士康总业务的45%左右。

  

  可见苹果一家的业务,就撑起了富士康的半边天。富士康因代加工苹果而盛极一时,但却不甘于永远做“低端工厂”,富士康一直找机会想摆脱对苹果的强依赖,寻求轻转型。

  

  2018年富士康以“工业富联”的名义上市,昔日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摇身一变,成了科技企业。对于靠劳动力起家的富士康而言,想要转型成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难度并不小,但富士康似乎早有准备。

  

  据企查查数据,仅2018年至今,富士康公开的对外投资就超过十次,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计,累计投资额超百亿元,其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AI、智能制造领域,投资规律呈现出集中化、高端化的趋势。

  

  最近网传目前富士康已经接下了华为P30的订单,为此还招募了五万名员工,但这一消息始终未得到双方公司的证实。

  

  如果富士康在苹果之外的客户能够可持续地规模化发展,那么即便富士康的苹果产品线转移到印度,对国内的市场影响也不至于太大。

  

  但实现“去苹果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短期内苹果对于富士康的业务贡献量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台湾元大证券顾问公司报告显示,苹果每年售出的iPhone里70%是由富士康负责代工生产,除此之外,富士康还承担了苹果iPad、Mac等多个不同产品的代工生产。

  

  除了对苹果依赖性严重,富士康还面临着客户和供应商的单一化和高度集中的风险。根据富士康最新财报,2018年,和富士康合作的前五名企业销售额之和和采购额之和分别占整体的75.10%和47.45%,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风险可想而知。

  

  此次将部分重心转移到印度,是富士康和苹果基于国际市场目前的状况而做出的战略调整,但这绝不仅仅是两家企业自身的调整,一旦“iPhone在印度量产”的计划落地,对于两国相关市场的就业和结构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发展走向还有待市场验证。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