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哥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手车市场的戏,最近有些多。临近春节假期,“遥遥领先”的二手车商们仍没有松懈分毫,铆足了劲的明枪暗战。
1月30日,优信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发布《关于反对瓜子二手车交易数据造假、破坏行业竞争秩序的声明》(下称《声明》),直指瓜子二手车涉嫌交易造假。
《声明》中指出,瓜子二手车服务费“明收暗返”,虚增收入,“明收暗返”车辆占保卖车比例预估超过30%。优信集团称,在其年终市场调研中,注意到了友商有损行业声誉的行为,并认为,作为行业内的一员,有必要公开现身,对相关现象进行披露及提出公开质询。
一番言辞颇有恨铁不成钢、大义灭亲的正义之势。然而当Man哥想去评论区探访下网友态度时却发现,微信文章阅读量超过4万竟然一个评论也没放出话来,微博更是一个评论都没有,转发量也只有6个。
哎,这届网友不太行啊。
再说优信提供的瓜子涉嫌交易造假的证据,可真是画面感十足了。不仅有车商负责人提供的在瓜子二手车购车经历图文直播,还有瓜子二手车销售人员使用客户端中的内部代号、瓜子二手车平台大量购车案例等。
这波大戏,内容着实有点丰富。当然,Man哥绝不是为某一方洗白,因为在Man哥眼里,这俩都不是什么靠谱的。
历数瓜子“三宗罪”
在优信集团的声明中,反映瓜子二手车主要的问题有三大项:其一、瓜子二手车服务费“明收暗返”,虚增收入;其二、“明收暗返”车辆占保卖车比例预估超过30%;其三、“全款支付”变成“贷款购车”。
优信在声明中列举的一位车商负责人购车经历:2019年1月9日,覃先生在瓜子二手车选中一辆本田锋范轿车,标价50000元。在随后与伍姓瓜子销售人员的沟通中却被告知,需要签订一份54500元的购车合同。先按合同价付款给瓜子二手车,多收的4500元过段时间再由销售私下返还给覃先生。
也就是说,瓜子刻意假造合同金额,提高成交价,以便提高自己的营业收入额。
然后,瓜子二手车销售人员使用的客户端中,每一辆车都会显示两个价格(即上例中合同签约价与真实成交价格),以此通过“明收暗返”操作来销售该类车辆。根据优信目前收集到的资料估算,该部分车源占瓜子保卖车比例可能超过30%。
最后,在优信收集到的案例中,瓜子二手车平台所有购车人均“全款支付”车款,却有约30%的合同显示为“贷款购车”。
声明中,优信集团提出质疑称,友商相关行为涉嫌虚增营收、编造数据、不实宣传,公司反对这种损害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是损害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造假现象频发
实际上,二手车电商平台已多次陷入数据造假罗生门。
2018年12月,瓜子二手车的广告语“创办一年,成交量就已遥遥领先”,因缺乏事实依据被罚款1250万元。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开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瓜子成立一年的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该公司成交量为85874辆。
然而据调查,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的成交量为442878辆车;北京人人车旧机动车经纪有限公司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的成交量为92375辆车,这两大市场的二手车成交量均远超瓜子的成交量。
针对竞争对手被罚款的消息,优信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于12月1日特意发布公告称,支持相关处罚。
不过,优信自身同样陷入过数据造假质疑。优信招股书显示,2017年优信2C与2B业务在电商市场的交易份额分别为41%和42%,位居行业第一。但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优信APP月活在电商市场中仅占18%,2017年全年车源市场占比也仅有8.63%,被外界质疑与其超过40%的市场占比有较大出入。
人人车在2018年10月发布了一篇题为《人人车势如破竹全面领先》的长图文。该文章显示,人人车以40.4%的市场份额在行业中占比第一,且大幅领先,并标明这一数据来自于尼尔森。然而文章发布不久之后,尼尔森就发表声明称,该文章数据并未得到授权和核准。
种种迹象表明,二手车电商行业数据造假早已屡见不鲜。
起诉互怼混乱大战
过去几年,为了争夺资本市场的青睐,这些电商平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大战中,几乎烧掉了上百亿资金。而起诉互怼戏码更是跌宕起伏。
在北京市工商局的处罚决定书引用了瓜子二手车竞争对手人人车的成交数据之前,人人车就曾多次就广告用语问题起诉瓜子二手车。从2017年开始,人人车就和瓜子二手车就广告用语的问题打起了官司仗,但双方都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而早在2017年3月,人人车起诉瓜子二手车之前,优信二手车就称瓜子二手车通过自媒体作者,在多家网络平台发布、传播了失实文章,文章直指优信数据造假。
2019年1月7日,据海淀法院网报道,瓜子因不满“车王认证二手车超市”在经营和宣传过程中大量使用“第一”、“首家”、“最大”、“唯一”等绝对性宣传,故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车王诉至法院,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1030万元。
而不久前,优信还深陷“套路贷”争议。不少优信二手车电商用户反映,以为是贷款买车却变成融资租赁,最后导致重大财产损失。
在这些商家大战的背后,普通消费者由于在这些二手车电商平台购车而“买”回了一堆麻烦的案例层出不穷。浮夸的广告令消费者对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服务以及限制认知不清,“放心”二字更是成了奢侈。
二手车的水深,这些商家的套路更深。
本文为AutoMan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