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在互联网时代,隐私成了一个笑话

杨时旸  2018-10-24 16:51:07

社交网络的兴起,让每个人都乐呵呵地自觉暴露一切。

 

  图/豆瓣《解除好友2:暗网》海报

 

  如何能不遁入暗河

 

  文/杨时旸

 

  本文首发于总第873期《中国新闻周刊》

 

  从形式上看,《解除好友2:暗网》可以说是一部“电脑桌面电影”,它属于这个时代,只属于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就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电影用第一视角还原了我们每天使用电脑的场景,面对电脑桌面,点击、键入、搜索、聊天……以平静和嬉闹开始,以万劫不复告终。

 

  很多人乐于把这部电影归纳为恐怖片,想想也不无道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的怪力乱神终究不可能发生,而这个故事中的一切或许随时可能以变换形态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正因为如此,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个看起来简单的故事为什么能如此大热了。

 

  暗网,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几乎谁都知道它的存在,但绝大多数人又都从未见过真容,那些诡谲的传说虚实相生、互相交织、自我生长,慢慢让一切更添神秘。这个故事就讲述了一次暗网对普通人的诱捕。

 

  马迪亚斯在咖啡馆捡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运行速度很快,存满了之前主人的信息,但看上去也没什么过于隐私的内容。他拿来自己使用,觉得不过是占了个便宜,回到家,他开始和自己的同伴们聊天、玩游戏,这些人包括自己的女友——一位聋哑姑娘,以及几个认识多年的伙伴。

 

  没过多久,马迪亚斯就在电脑上发现了一个古怪的入口,好奇心作祟,他进入了那个名叫“暗河”的页面,开始意外进入了暗网的世界。最初,他把这些当做一次刺激经历,同步分享给电脑那端的朋友,他点击一个又一个视频,各种杀戮、折磨和绑架的片段流露出来,所有人都开始隐约觉得事情有些失控,就在他们纠结于是否报警的当口,电脑的失主联系到了马迪亚斯……

 

  从文本上分析,《解除好友2:暗网》是典型的类型电影的写法,构建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所需给每个人物添加细节。

 

  比如,女友的聋哑缺陷、一个好友轰鸣的新音箱、另一位女孩的拉拉身份以及病重至弥留之际的母亲,等等。这一切在最初的时候只是负责为每个角色提供更加丰满的细节与个性,而事情每况愈下的当口,才会洞悉,所有这些都是每个人各自的漏洞、短处和把柄,都会被对手看在眼里,加以利用。

 

  自从互联网诞生,人们对于隐私的观念也随之变化。

 

  最初,每个人都相信那句耳熟能详的话,你不知道对方屏幕后面坐着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后来,人们彻底不再相信这些。

 

  无论官方机构的凝视还是个人黑客的窃取,互联网成为了隐私暴露的重灾区。而再往后,甚至都不再需要窃取什么,社交网络的兴起,让每个人都乐呵呵地自觉暴露一切原本应该小心翼翼保护的内容,家庭成员、住址、行程、生日、爱好、恋爱、分手、结婚、离婚……每个人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自己的一切,在互联网的时代里,隐私成了一个笑话。

 

  而除了隐私,互联网还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功能在于逼问真相,人们觉得大范围的联通、每个人的参与,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透明,可以让真相更易于浮现。但事实上一切远非如此理想,甚至也走到了反面,人们自愿暴露的一切,上传的一切,都成为了素材,可供别有用心的人们随意剪切拼贴。

 

  就像这个故事中所展现的那样,黑客把其中一个人平时发的牢骚,开的玩笑,拼贴在一起,随意修剪修剪,言论换了背景,改了上下文,突然之间,玩笑就成了恐怖威胁,警察破门而入,开枪击毙,一气呵成。这个时代中,连借刀杀人都不过是点击几下键盘而已。

 

  最初,人们觉得网络是一股消解的力量,解构了权威,分散了核心,碎片各自闪耀,重构个人尊严。但时至今日,它反而默默地重新树立起了神和魔,而且,神魔都隐没在黑暗中,不动声色地注视众生。以前,我们与黑暗之间有所阻隔,而现在,黑暗像雾气一样弥散在周遭。《黑镜》展现了众多掺杂着幻想的基于网络和人工智能的恐怖未来,而这个故事却在向我们展示正在发生的、每个人都可能卷入的现在。

 

  值班编辑:万霁萱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