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开学了,孩子有100个同班同学

俞杨  2018-09-07 11:58:44

大班额问题暴露无遗

/

  一

 

  日前,在湖南省耒阳市,一起群体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在今年秋季学期,湖南省耒阳市部分公办小学高年级学生,被迫“分流”到其他学校,学生数量达8000多名。

 

  9月1日开学日当天,民办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耒阳分校,接收了较大比例的“分流生”。

 

  更令家长不满的是,当带着孩子去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耒阳分校报名时,发现教室刺鼻气味明显,宿舍更是没有完成装修。

 

  “抵制民办学校,还我九年义务教育。坚决不住有毒宿舍,不进有毒教室。”家长在现场拉上了横幅,表达抗议。

 

  随着社交网络的传播,这起事件引起举国关注,而在学生“分流”中的大班额问题,也随之暴露无遗。

 

  大班额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城镇化带来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区,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变成“大班额”。

 

  一个班人数能夸张到什么程度呢?近日有家长向媒体反映,河北衡水市冀州区信都学校初二年级1万余人分为88个班级,一个班将近120人,桌子空隙仅20厘米。

 

  二

 

  汗臭加脚臭,真心不好受。说起大班额问题,学生、老师、家长都是一肚子苦水。

 

  有老师反映说:“班里六七十个孩子,我也没办法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除了表现出色的孩子能得到关注,大多数可能会被老师忽视,破罐子破摔的并不少见。”

 

  当一个班级人数过多,学生的优劣势必难以被兼顾到,久而久之,两极分化静悄悄。

 

  那么,耒阳的大班额问题,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

 

  根据耒阳市政府发布的《耒阳市2018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2017年秋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班数为3782个,56人以上大班额1437个,其中56-65人大班额697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740个。全市大班额占比高达40%。

  根据耒阳教育局《关于对坚决不同意将小学生分流至民办校区一封信的回复》中的解释,将城区部分公办小学五、六年学生集中分流到湖师大附中耒阳分校,“是短期内我市消除超大班额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是迫切需要。”

 

  而耒阳暴露出的大班额问题,不过是湖南省的一个缩影。

 

  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排前三位的,是河南、湖南、河北,占全国现有大班额总数的52%。全国有56人以上大班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县镇,其中湖南大班额比例达22.9%。

 

  不只是耒阳、湖南,解决大班额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点。

 

  2012年,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被写进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2018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消除“大班额”问题提出目标,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

 

  三

 

  为了消除“大班额”,教育部门出台过不少政策,比如合理控制学生流动、明确规定班级学生人数编排等,但治标不治本。

 

  大班额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衡。

 

  全国政协委员韩平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大班额”问题,在于地区经济发展较薄弱,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这方面本就存在历史欠债;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大班额”现象有多种因素的叠加,比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大量适龄儿童。

 

  先来看教育资源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

 

  耒阳城区配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耒阳市教育局分管基教的副局长曾表示,因为少数学校的新增公办学位仍缺,所以少数压力大的学校仍要继续分流。

 

  公办学位紧缺,解决的核心是增加学位。而学校布局规划,要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城乡人口流动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

 

  根据湖南省有关规定,城市新建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必须配置小学,8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

 

  但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学校建设没有与居民区建设同步进行。有些县城人口是十年前的两倍以上,但学校数量、规模却还是一如从前。

 

  教育部网站曾发文披露,河南、湖南、河北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为什么呢?

 

  2015年河北省人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29位。湖南省,排名第30位。河南省,排名第31位。如政协委员说的,资源投入较少,存在历史欠债。

 

  再来看教育资源需求急速膨胀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适龄少年儿童涌入城区就读。城区公立学校的学位供应跟不上,难以满足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有些地方只注重城区学校建设,忽略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导致农村学校弱,城镇学校挤。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调研发现,即使是城里的大班额学校,学生的学业质量也要好于乡村。因此,家长宁愿把孩子送进城,也不愿留在乡村的小规模学校接受教育。

 

  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衡,本质上是教育资源如何均衡分配的问题。

 

  正如教育部长所说:“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把“城市挤”和“农村弱”统筹起来考虑。“城市挤”这一块核心是增加学位。“农村弱”这一块,主要是办好教学点、寄宿制学校。把这些办好,提高教学质量,能够稳定一部分生源。”

 

  开学了,又将是新的开始。

  图虫创意 x 正版图片联盟 x 中国新闻周刊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俞杨

责任编辑:彤云